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东晋小说 > 其他类型 > 灵泉娘子力拔千斤林湘湘张钊全文+番茄

灵泉娘子力拔千斤林湘湘张钊全文+番茄

连城玉 著

其他类型连载

因为豆腐干卖的很好,所以刘四娘就带着孩子们在家里多做豆腐干。豆腐干可以放在酸辣粉里吃,还能买回去做个凉菜吃,很多人吃了酸辣粉还愿意再带一份回去给家里人加个菜。过了些天,还有喜欢豆腐干的去市集上买菜专门过来买豆腐干的。林湘湘想着肯定会有人模仿,怕被人抢了先,就在家里做了两个牌子,一个牌子写平安酸辣粉,另一个写平安豆腐干,放在摊子前摆着做标记。刘四娘觉得这个好。“平安,平安,平平安安,寓意好,还正好跟你爹的名字一样。”林平安觉得不好意思:“人家不都是叫林家什么什么小吃的呀?咱直接写名字是不是太奇怪了?”林湘湘笑道:“爹,姓林的那么多,谁知道哪个是咱们家的呀?用名字好分辨,读起来顺口,寓意也好。”几个孩子也都说好,林平安就没什么意见了。“...

主角:林湘湘张钊   更新:2024-11-27 20:46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湘湘张钊的其他类型小说《灵泉娘子力拔千斤林湘湘张钊全文+番茄》,由网络作家“连城玉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因为豆腐干卖的很好,所以刘四娘就带着孩子们在家里多做豆腐干。豆腐干可以放在酸辣粉里吃,还能买回去做个凉菜吃,很多人吃了酸辣粉还愿意再带一份回去给家里人加个菜。过了些天,还有喜欢豆腐干的去市集上买菜专门过来买豆腐干的。林湘湘想着肯定会有人模仿,怕被人抢了先,就在家里做了两个牌子,一个牌子写平安酸辣粉,另一个写平安豆腐干,放在摊子前摆着做标记。刘四娘觉得这个好。“平安,平安,平平安安,寓意好,还正好跟你爹的名字一样。”林平安觉得不好意思:“人家不都是叫林家什么什么小吃的呀?咱直接写名字是不是太奇怪了?”林湘湘笑道:“爹,姓林的那么多,谁知道哪个是咱们家的呀?用名字好分辨,读起来顺口,寓意也好。”几个孩子也都说好,林平安就没什么意见了。“...

《灵泉娘子力拔千斤林湘湘张钊全文+番茄》精彩片段


因为豆腐干卖的很好,所以刘四娘就带着孩子们在家里多做豆腐干。

豆腐干可以放在酸辣粉里吃,还能买回去做个凉菜吃,很多人吃了酸辣粉还愿意再带一份回去给家里人加个菜。

过了些天,还有喜欢豆腐干的去市集上买菜专门过来买豆腐干的。

林湘湘想着肯定会有人模仿,怕被人抢了先,就在家里做了两个牌子,一个牌子写平安酸辣粉,另一个写平安豆腐干,放在摊子前摆着做标记。

刘四娘觉得这个好。

“平安,平安,平平安安,寓意好,还正好跟你爹的名字一样。”

林平安觉得不好意思:“人家不都是叫林家什么什么小吃的呀?咱直接写名字是不是太奇怪了?”

林湘湘笑道:“爹,姓林的那么多,谁知道哪个是咱们家的呀?用名字好分辨,读起来顺口,寓意也好。”

几个孩子也都说好,林平安就没什么意见了。

“行,就带这两个牌子去。”

他摆了牌子,一开始没人在意,过了几天大家就都知道这是谁家的了,说起吃酸辣粉买豆腐干都是说买平安家的,好记也好听。

这期间,家里的院墙修好了,他们再也不怕人站在院子外窥视,就趁机多做了很多粉条。

反正这东西做好了能存很久,多做一点存起来,免得天冷了洗红薯冻着手。

村里人就看着他们家整天冒烟,也不知道忙活什么呢。

有的人知道他们家在外边做生意,想着这生意真是红火呀,你看整天烧火,肯定做了不少吃的。

有人羡慕有人嫉妒,想进去看看,人家关着门,他们也不好强行去看,只能继续好奇。

因为做的粉条多,柴火就不太够用了。

刘四娘找了林果子帮忙打柴,给的钱和在县城卖柴火的钱一样,他还不用特意挑到县城去卖,一天能多打三捆柴火,赚的比之前多多了。

其实刘四娘能找到林果子,一开始是觉得这孩子可怜,想帮帮他们家。

二则是这孩子很知恩图报。

之前不过是给了他一些吃的,第二天他就在家门口放了一捆柴火。

要知道,老宅那边拿了他们的肉还要骂人呢,相比之下还不如个外人。

林果子打的柴火好,而且还收拾的利索,有了他帮忙打柴,刘四娘也没那么累了。

一开始她还不舍得花钱,还是孩子们劝她,说赚钱就是为了让日子舒坦,要是赚了钱却不舍得花还落下一身的病,那赚钱干什么?

刘四娘觉得对啊,赚钱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吗?

要是为了赚钱让自己只遭罪不享福,那还赚钱做什么?

花,花钱,给孩子们先把棉袄棉裤和棉被做上,省的冬天冻的哆哆嗦嗦的。

这段时间,林湘湘的红薯干终于晒好了。

经历了第一次的半失败品,第二次又蒸了三次,晒了三次,总算是能吃了。

一家子晚上凑在一起吃红薯干。

“这个红薯干很粘牙,很甜,小孩子和女人应该很喜欢吃。”林平安啃着红薯干含糊的说。

他也喜欢,但他是个男人,而且对甜食兴趣没这么大,所以就只是觉得好吃。

但是刘四娘很喜欢,林四海几个也很喜欢。

“这个要是拿去卖,肯定能卖的不错。”

给家里小孩子吃,一根能吃好大一会儿,而且这是甜的,小孩子就是喜欢各种甜食。

这跟一般的地瓜还不一般,拿在手里也不会黏糊糊一大块,当零嘴吃简直停不下来。

而且,地瓜干也能保存很久,放在家里当个零嘴,什么时候都能吃。

家里除了做豆腐干,还开始做红薯干。

并不是所有的红薯都能做这种红薯干,还要在买来的红薯里挑选。

他们家买这么多红薯,整个村子里的红薯根本不够用,就开始在外村买。

村民们的亲戚基本也都是附近的人,种的作物也都差不多。

林平安家里说可以收他们亲戚家的红薯,他们就赶紧去奔走相告。

有些亲戚家里种了红薯吃不完的,想在县城卖又卖不出高价,正发愁这东西是不是要在家里烂掉呢,这时候旺牛村的人来一说,他们赶紧把东西收拾收拾赶过来。

听说林平安做生意发财了,买了很多红薯回家来。

给的价格很公道,跟在县城差不多,还不用跑那么远,这对他们来说可是好事儿。

众人一窝蜂的拉着红薯过来,看着其他人也来,都走的飞快,就怕林家收红薯收够了就不要他们的了。

等到了林平安家里,是刘四娘带着孩子们看家,林三川请大家进来,在前院过称,算明白了斤两,旁边的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就给他们数钱。

这小孩抱着一个大罐子,里面放着的都是一串一串的钱,她算账很快,一个铜板都不差,数钱数的也快,比很多成年人数的都利索。

众人都看的惊奇,觉得林家这俩孩子真是有意思,尤其是那个小女娃,年纪小小竟然就会算账,而且还是算这么复杂的账目。

有人有心考考她,故意说:“小孩儿,我家的红薯一车五百二十三斤,一车四百七十一斤,一共多少钱啊?”

红薯一文钱一斤,不用算别的账目,只要把斤两加在一起就行。

这账目对大人来说不难,但对五岁的小孩来说并不简单。

林湘湘抬头笑了笑。

“伯伯,你数错了,你那一车一共六袋子红薯,分别是九十二斤、七十八斤、八十三斤、八十五斤、八十九斤、还有九十斤,一共是五百一十七斤,不是四百七十一斤。”

说完后,又给把钱数出来:“加上那一车五百二十三斤的,一共是一千零四十文,这是钱,您拿好。”

那人愣了一下,没想到自己算错了,她还能给加上,一点也不欺瞒。

这一刻,他觉得这小孩有点傻,自己也又算了一遍,发现真的是他算错了。

但接着,他看向林湘湘真诚的眼神,顿时觉得自己想的太龌龊了。

哎,傻什么傻呀,人家能把生意做大,不就凭着童叟无欺的本事吗?

是他傻了才对。

看看一个孩子都能把账目算精准,还能童叟无欺,大家都会愿意来这里卖红薯,也会愿意去他家摊子上吃饭。

人家这才是真精明。


林平安不是见财起意的人,也不是挟恩图报的,跟掌柜的说该什么价格就什么价格。

关键是,他其实根本不知道野猪多少钱一斤。

掌柜的出来看了看,说就按照市场价五花肉的价格来,二十五文一斤。

其实野猪尤其是还没处理过的野猪卖不到这么高的价格,但谁让这家人救了小主子呢,别说二十五文,就是二十五两一斤都值。

林平安觉得这太高了,还客气了两句,赶紧被三个孩子拽住了。

爹啊,咱又不偷不抢,老老实实卖东西,你客气个什么劲儿啊?

那侍卫跟掌柜的使了个眼色,请林平安他们去前面等,让他们先吃饭,猪称出来就算钱。

林湘湘顿时紧张起来,她不想留下吃饭,万一那个小孩跟她算马钱怎么办?

她拽住林平安的胳膊:“爹,娘还等我们回去呢,我们买了米回去给娘熬米粥吃吧。”

别在这里吃饭啊,你老婆孩子还等着呢。

林平安也想赶紧回家,便说不了,赶紧拿了钱好早些回家,不然就要宵禁了。

掌柜的说行,让人给猪过称,一共是二百六十三斤,一斤二十五文,就是六千五百七十五文钱,合计六两五钱七十五文。

掌柜的把银鱼的价格提上去了,说是有贵人喜欢,所以五十文一条,一共是四十二条,共计二两一钱银子。

这两样加起来便是八两六钱七十五文。

八两六钱啊,这么多银子。

他们以前辛辛苦苦一年可能也赚不到这么多钱,一个熟练工出去干活一个月才给几百文,能给七八百文一个月那都是极高的价格了。

林平安接过银子的时候有些颤抖,一叠声的跟掌柜的说谢谢。

掌柜的给了银子,还给包了吃的和点心等,让他们拿着路上吃。

见前面还没人过来,有些着急,又拉着林平安问:“兄弟,你家住在哪儿啊,要是还有银鱼和野味就来我们广云轩,一律价格公道。”

知道了住在哪里,以后也好登门道谢。

林平安刚要说话,林湘湘突然捂着肚子说:“爹,我好饿啊,我想回家吃娘做的卷饼。”

林平安是个宠女儿的,见她饿了,也顾不得其他,立刻跟掌柜的告辞,这就走了。

掌柜的还想好好谢谢这小姑娘呢,结果这家人一溜烟的跑了。

“哎,真是朴实的一家人啊,施恩不图报。”

等前面何伯来了,就没见到人。

“怎么这么快就让他们走了,不是说了要见一见吗?”

何伯抱着刚才的小少年,还直往巷子口看。

掌柜恭敬的说:“他家中还有妻儿等着,怕晚了会赶不及,这才赶紧走了。”

何伯又问:“可知道他们住在哪里?”

掌柜的很惭愧:“实在是走的匆忙,没问出来。”

这也没问出来?

何伯难免瞪了他一眼,见那桶里有鲜活的银鱼,边说:“这银鱼难得,想来是他们那里的特产,你去查查哪里有。务必要找到这家人。”

那小少年说:“何伯,肯定是那小丫头怕我追究马的事,这才赶紧跑了。那小丫头精明着呢。”

何伯笑了笑:“精明才好啊。”

要真的是那个人,越精明才越好。

这都两次了,按照大师所说,要三次才作数。

难不成真是那个丫头?

是个农家小丫头也好,这样小主子的命就能保住了。

林湘湘根本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,已经赶紧走了。

他们迅速去了粮店,买了一些糙米和小米,还买了点小麦,打算回去自己磨面。

经过肉铺,林平安狠狠心花一百五十文钱买了三条肉。

一条是给自家吃的,一条给老宅爹娘,还有一条则是给陆林。

人家跟着跑了这么远,总得给点谢礼。

回去的路上,几个人都很欢快,高高兴兴的说着有了银子,欠的债就能还清了。

林湘湘坐在后面,看着大哥把掌柜给的菜都打开看了看,又分成了三份。

这是跟肉一样分的。

想了想,他又多分了一份,还要给村长家一份。

借了骡车总得表示感谢,好借好还,再借不难。

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林一岳身为家里最大的一个,懂事更早,林平安和刘四娘也会把家里的一些人情往来交给他去做。

林平安往后看的时候见到他的分配,也很满意。

他们一路快走,路上遇到了一些穿的破破烂烂成群的人,看着跟难民一样。

林平安和陆林都紧张起来,甩着鞭子,催着骡子赶紧跑。

林一岳也赶紧把那些菜都捂住,免得被人看到。

林湘湘很好奇,但也老实的没出声。

众人诡异沉默的跑了一会儿,离那些人很远之后她才问:“爹,那些人是做什么的?”

有老有少,还有奶娃娃,都穿的破破烂烂的,这么晚了能去哪儿啊?

“哎,那些都是难民,从边疆祁门关过来的。”林平安叹着气说:“我们大俞国跟赤戎国边境经常发生战乱,那边的边民过不下去了就会到这边来讨生活。”

原来是难民,看来这也是个不太平静的地方。

林湘湘难免有些忧心,又问道:“那他们来了官府就会收吗?边关的百姓都跑了,城池不就空了吗?”

林平安笑道:“不会的,他们来了官府顶多给些救济钱粮,之后就会遣送他们回去。而且,每年都有犯事的会被流放过去,那边不会空下来。”

“边关虽然乱,但听人说也有很多赚钱的机会,一些敢冒险的客商都愿意去那边,去的人多了,那里的百姓自然能生存。”

陆林也说:“边疆的田地便宜,有些人还专门去那边买地,而且也不是整天都战乱,大部分人还是能生活下去的。”

林湘湘对那边有了个大体的了解,倒是对边关有些兴趣了。

几个人也没再说这个话题,在天黑后终于回到了村子里。

经过陆林家,先把肉和菜都给了他。

林平安本想给银子,但是陆林坚决不收,说不过是帮了点小忙,根本不值当拿这么多东西。

还是林一岳把东西放在院子里赶紧跑了,他这才把东西都收下。

接着,他们去了村长家还骡车,送上了一些广云轩的菜。

村长一看这菜就知道不便宜,虽然好奇他们怎么弄到的,但也没多问,还说以后用骡车尽管来借。

要是村里借骡车的都这么自觉,他倒是愿意天天借。

不过他们走之前,村长又提醒道:“你们赶紧回去吧,下午的时候你媳妇带着孩子去老宅闹了一场,好像被打了。”

孩儿他娘被打了?

林平安抱着女儿拉着儿子转头就跑。


林三川和林四海围在井边把一大盆红薯洗出来,放在大筐子里控水。

接着又把家里的石磨刷出来,留着用。

刘四娘在拆棉袄棉被,打算把烂了不能用的棉花都弄出来换新的,见到他们三个忙活,只是笑。

他们对孩子很宽容,只要没什么危险,不浪费东西,一般都会由着孩子们来。

几个孩子都懂事,也不会随便浪费东西。

林湘湘就带着哥哥们把红薯刮掉红皮,切成块,放在石磨里磨成浆。

光是磨浆就用了几乎一个时辰,等全都磨好后又进行淘洗过滤,连着洗了三遍把淘洗出来的水全都放在最大的木盆里,等待沉淀。

这个过程比较漫长,所以他们就在大盆子上放了一个筐子盖上。

中午林平安带着三个儿子扛着很多柴火回来。

天气越来越冷了,他们得在下雪前打尽量多的柴火回来,这样冬天才不会冻着。

刘四娘在做饭,他就进去烧火,说已经把欠了的银子还了,还打算找活做。

总不能在家里闲着,得再存些银子,把家里的房子修一修。

家里孩子们越来越大了,五个孩子挤在一起也就算了,可乖乖越来越大,不能总跟他们两口子挤在一起。

说到这个,林湘湘跑过来说:“爹,娘,我想要一个小床自己睡。”

她不想再跟他们两口子睡在一个床上了,那太尴尬了。

自己一个小床,最起码还能躲的远点。

刘四娘不太放心:“你还小呢,天又慢慢变凉了,万一踢被子怎么办?”

林湘湘赶紧摇头:“不会的,我会照顾好自己,肯定不踢被子。”

她拉着刘四娘的胳膊摇,求她答应。

刘四娘还没说话,林平安已经受不了小女儿难过,率先答应帮她做个小床。

家里还有些木头,他也会做木工活,很快就能做好。

就是除了准备床,还得准备褥子,不可能一下子就准备好。

吃过午饭,一家人又开始忙。

林一岳和林二峰也不出去了,就在家里帮她折腾。

“来,乖乖,我陪你玩。”林二峰拿了个葫芦瓢蹲在盆子边,问她该怎么办。

林湘湘噘着嘴瞪他:“才不是玩呢。”

林二峰笑道:“好好好,不是玩,那你说现在怎么办?”

林湘湘让他们把大盆里沉淀出来的水都舀出来放在另一个盆子里,只剩下下面的粉末。

然后在大筐子里放好了粗网布,先把淀粉都放在网布上晾晒。

她取了一部分,找了盆子,放凉水先冲,然后再加热水,揉成面团。

这时候,林一岳拿了一个竹筒过来:“乖乖,你要的东西,看看这样行吗?”

林湘湘找他做了一个竹筒,把上面切掉,下边挖筷子头粗细的空,然后上面做一个可以推动的带把手的木片。

“大哥,这样就行。”

这时候,刘四娘也好奇的过来了,见他们在忙活,还有模有样的,便忍不住下手帮忙。

“来,娘来揉。”

还是她有做饭的经验,揉的快又好,还不沾手。

林湘湘说:“三哥,你快去烧水,等一下就要用了。”

林三川赶紧去烧水,还往这边张望着。

看妹妹做的东西,好像真的能做出面条,那就太好了。

过了一会儿,水开了,他在这边喊。

面团揉的也差不多了,刘四娘便说:“娘去拿擀面杖,给你们擀成面条。”

这面团太软了,她真怕擀不成。

但是林湘湘赶紧拦住她:“娘,把面团放在这个竹筒里,把面压成条挤在锅里,直接煮。”

刘四娘很疑惑:“这样能行吗?”

林湘湘推着她:“娘,这跟白面不一样,肯定擀不成面条,您就按照我说的先试试。”

刘四娘拗不过她,只好听她的话,拿着面团和竹筒到了大锅边,一边挤压竹筒一边看着那些红薯面团变成条形掉在锅里。

“娘,您别停,一直挤。”

“好好。”

看那些红薯面条真的跟面条差不多,长长的还胖乎乎的,她就觉得这办法可行。

几个孩子也都围着锅看,就等着这个红薯面条做出来呢。

而林平安回来,见家人都围在这儿,也忍不住过来看,见到锅里的东西,顿时惊讶不已:“这是,面条?今天吃面条?”

吃面条可是件奢侈的事儿,他也有些馋了。

刘四娘笑道:“孩儿他爹,你看出来了吗?这是红薯做的。”

“红薯做的?怎么可能?”

林湘湘已经让他把煮好的捞出来,放在凉水里过一遍,还要拿去晾晒。

等捞出来的时候,林平安忍不住先尝了一根。

他嚼了嚼,咽下去,顿时觉得很舒畅。

“这红薯面条吃起来很劲道,真不错啊。”

说着,就把盆子放下,自己接过竹筒:“四娘,你跟孩子们先尝一尝,我来做。”

刘四娘也有些累了,就把竹筒给他,教他该怎么用力怎么做。

等他学会了,自己才去吃。

她吃了一口,就让孩子们吃。

一家子围着锅台,一人尝了一两根,吃的都很满意。

这红薯粉条确实很好吃,很有弹性,而且吃了没有吃红薯烧心的感觉。

要是红薯都能做成这样当饭吃,他们就不怕烧心了。

几个哥哥看着最小的妹妹双眼放光:“乖乖,你真厉害,你是怎么想到做红薯面条的?”

林湘湘笑道:“就是饿极了,每天吃地瓜吃够了,就整天琢磨怎么把地瓜做成面条。我想着白面能做面条,地瓜肯定也行,想了很久就想出来了。”

林平安是一点也没怀疑,觉得自家闺女就是聪明啊,这么好的办法都能想出来。

刘四娘看煮出来的红薯面条,有点发愁。

“做这么多咱们吃不完,会不会坏掉啊?”

林湘湘说:“不会的,咱们晒干了就跟红薯干一样能保存很久,以后想吃煮一煮就能吃。”

刘四娘两口子想了想也对,红薯干都能保存很久,红薯做的面条肯定也能保存很久。

他们看了看晾晒的淀粉,决定都做成粉条。

而林湘湘已经洗好了调料,笑道:“爹,娘,我们做个更好吃的红薯面条吧?”

做粉条不过是第一步,她的主要目的是要做酸辣粉。


刘四娘说是,“这也不算特别多,得一大早跟着出去,晚上才能回来,很耽误工夫。”

王婆婆很激动,“这,这不算耽误工夫,出去做工的不都是这样吗?”

林果子已经激动地站起来,看到奶奶没反对,扑通一声给刘四娘跪下了。

“二大娘,我一定好好干,谢谢您,谢谢您。”

有这个活干,他们一家就能活下去,他就能把妹妹养大。

这样的活,其实人家找个成年人干更好。

他知道,是二大爷和二大娘愿意帮衬他们,才给他机会。

他一定好好干,绝对不辜负人家的恩情。

刘四娘赶紧把他拉起来,“果子别这样,你干活我给钱,天经地义的,不过我也得说明白,你好好干,不能有歪心思,不然我可把你赶回来。”

林果子赶紧保证,“您放心,我要是有歪心思,叫我天打雷劈。”

王婆婆也说一定看好了林果子,叫他好好干。

刘四娘把菜给倒在他们家的大碗里,让林果子今天早点睡觉,明天一大早来叫他。

还叫他明天穿暖和点,在外面站一天,很冷。

等娘俩走出去很远了,王婆婆、林果子和林小米还一直往这边看着。

刘四娘牵着闺女的手,忍不住叹气。

“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啊,乖乖你记得,人不能做坏事,也不用非得做好事,但有能力的时候,能帮衬就帮衬一点,最起码良心上过得去,睡得着。”

林湘湘赶紧点头,“娘亲,我知道。”

不过,她觉得,那些坏人也能睡得着。

因为坏人没有良心,做了坏事就不会有愧疚心,说不定比好人睡的还要香甜。

但她不是个恶人,就很喜欢穿越来的这一家人。

都很善良,也有底线,尽管自己过得不好,但也没失去本心。

穿越到这样的地方本来还挺惨,要是遇到三观不正比如林家大房那样的,那就更惨了。

而林有福此时就在家里琢磨呢。

“你说老二家今天又来了贵客,他们还请贵客吃饭,村长都去了?”

这是林亭君回来说的。

她被林湘湘捉弄后又被骂了一顿,不服气,回来就把自己看到的事儿都说了一遍。

林有福是在家里当大爷,也没出门,听见这话,就觉得其中有猫腻儿。

他想了想,去找了村长。

村长喝了酒,正高兴呢,看到他来,脸色也变了变。

虽然林有福的儿子在外面读书,林有福整天一个高人一等的做派,但这家人实在不好相处,村长很不喜欢他们。

尤其是林有福的儿子林广生还没考出什么功名呢,林有福就一个官老爷的样子,这就更让村长不爽了。

但村长也没显露出来,只问他怎么有空来了。

林有福倨傲地看了看村长家的板凳,有点嫌脏,但忍了忍,还是坐下了。

“村长,我二弟他们请客吃饭,请的那个城里的先生,是干嘛的?”

村长想了想,这事儿也不是不能说,而且事儿都定下来,说出去让村民们早点准备孩子们上学的钱也好。

“哦,是要搬到咱们村子里来的一个先生,说是他家小公子身体不好,要来咱们这里养病,就买地盖了房子,还要开私塾。”

私塾?

林有福眼神一亮,“真的开私塾啊,收多少束脩?”

村长说,“说是因为在咱们村子里,所以咱们村子的孩子上学只交一半束脩就好,一年三两银子。”

三两?

林有福开始算起账来,三两确实是便宜。

村长还好心说,“你们家广生不是在外面读书吗,一个月也很费钱,到时候可以来村子里读。”

他是好心,觉得可以给省钱。

林家大房靠着那些地过活,其实过的也不算特别宽裕,村里人过日子,能省一点是一点。

但林有福顿时生气了,觉得村长瞧不起他。

“村长,你这话说得,在村里读书能跟在县城读书一样吗?那县城书院里都是有学问的大儒,人家都是有真本事的,在村子里就算再便宜,也学不出个什么东西来,白花钱白耽误大好时光。”

他把村长给怼了一顿,说得那叫一个难听,好像村长要害了林广生一样。

村长气坏了,“不读就不读,你们继续在县城读就是了,也别把人家何先生说得那么不堪,人家肯定不会害了村子里的孩子。”

林有福撇撇嘴,“那可不一定,好好地来咱们这种穷乡僻壤住,谁知道打的什么主意?”

之前何伯教训了他一顿,让他不能卖掉林平安的摊子,他一直记着仇。

一说到何伯,就恨得牙痒痒,当然不会说什么好话。

村长没再搭理他,心想人家何先生那么大的人家出来的,能带着自家小少爷专门跑到他们村子里来,就为了害他们村里的孩子?

这不是疯了吗?

再说了,他们怎么就是穷乡僻壤了?

他们距离县城那么近,旁边有山有水,明明是个风水宝地,人家风水先生都说他们村子里以后肯定出大富大贵的人呢。

村长说,“咱们村子里风水也不差,之前的风水先生不就说以后肯定有人大富大贵吗?”

林有福一撇嘴,“那肯定是说我们家广生,我们广生以后要当状元,娶公主的。”

村长不搭理他了,直接送客。

娶公主这种僭越的话也说的出来,不怕被人拉出去砍头。

人家公主是什么身份,能嫁给你儿子?

做什么梦啊?

林有福走了之后,还觉得不解气。

他总觉得,整个村子里,只有他儿子是最聪明最尊贵的,也只有他能去做那官老爷。

其他人算个什么东西?

脏兮兮乱糟糟,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,土不拉几,他们养出来的儿子怎么配去读书?

不行,他不能叫其他人坏了读书人的清誉。

于是,林有福开始在村子里各种游走。

他这里走走那里走走,说说自己儿子读书多好,又说读书还是得去县城好书院请好夫子,要是找了那种不好的,就是白花钱。

尤其是那种在村子里开私塾的,更是没几个有真学问的。

因为他,在私塾开起来之后,很多村民都对私塾不抱希望,不愿意送孩子来读书。


开张第三天,一家子又是一大早起来。

刘四娘把林平安和三个孩子送出门,让三川几个先回去休息,自己则是去把晾晒好的粉条收拾一下。

今天去找工匠,盖院墙的时候就不能做粉条了,免得被人看见,所以她打算今天多做一些,免得之后不够卖的。

还有家里的红薯不太够,也得买一些。

林平安则是跟昨天一样,带着孩子们进了城,在四条街摆摊。

高汤熬好,林一岳让他爹先去休息,自己看着摊子。

林湘湘说要去街上溜达溜达,看看热闹。

林一岳心疼妹妹,让林二峰带着她去,但是不许走远。

两人也确实没走远,就在这条街上看了看,看了所有卖早餐的摊子就回来了。

林二峰还以为妹妹想吃,见她只看也不要,心疼的不得了。

回去后就跟大哥期期艾艾的说:“大哥,可以给我几个铜板吗?”

林一岳瞪了他一眼:“又想吃糖?”

林二峰冤枉极了:“才不是,我是看小妹盯着人家的吃食看,觉得心疼。”

妹妹想吃,却因为没钱不能买,太可怜了。

林一岳往旁边看了看,就见自家小妹坐在桌边撑着下巴,眼巴巴的看着不远处的早餐摊子呢。

看小妹那眼神那不断砸吧的小嘴,口水都要流出来了,太可怜了。

林一岳有五个铜钱,让二弟拿着给妹妹买吃的去。

但是林二峰还没去呢,就见不远处卖面条的铺子老板娘于氏端着一碗鸡蛋羹过来,放在了林湘湘面前。

“小丫头,饿了吧?来,大娘刚蒸的鸡蛋羹,尝尝。”

这鸡蛋羹可是放了一整个鸡蛋,淋了一点香油,闻着可香了,她家小儿子想吃她都没给。

她觉得小孩子都受不了这种诱惑,肯定会吃的。

等吃了她的东西,再问话就简单多了。

但是林湘湘只是瞥了一眼那碗鸡蛋羹,就抬头笑道:“谢谢大娘,可我不饿,我也不喜欢吃鸡蛋羹。”

在这位大娘眼里,这碗鸡蛋羹很香,但在她看来,这手艺也太差了。

好好的鸡蛋羹,水放的太多了,蒸的太稀,都不成型,上面还有很多空洞,一看就是没把空气过滤掉。

而且,鸡蛋也没完全打碎,还有很大块的蛋白能看出来。

再说那个香油,磨的也不香。

她这两天每天吃肉包子,对吃的已经没那么大渴望了。

于氏愣了一下,见这孩子不上当,还以为她是不好意思,接着劝道:“这鸡蛋可金贵着呢,大娘请你吃,你快吃吧,不然被人抢走了。”

但是林湘湘还是不吃,连看都不多看一眼。

于氏觉得这孩子真是不识抬举,竟然不心动。

她想了想,又掏出来几块糖:“小丫头,你看,瓜子糖,很甜很好吃,大娘送给你吃。”

这人明显有目的,也不知道想做什么。

林湘湘就装作看了看那几个糖,拿着纸包起来:“我一会儿再吃。”

于氏还以为她收了,高兴地笑了笑,接着看看左右,小声问:“小丫头,你跟大娘说实话,你们家那个什么粉条是用什么做的,怎么这么好吃啊?怎么做的?”

林湘湘看了看她,心想原来这就是她的目的。

找个小孩打听事儿,亏她想的出来。

林湘湘摇头,很老实的说:“不知道怎么做的,我娘疼我,在家里不让我干活。”

于氏被气死了,想想这小丫头平时好像是动嘴皮子比较多,一干活就有她哥哥们抢着干。

而且明明是个女娃,家里人都不舍得让她洗碗,除了洗手,平时水都不让她碰。

确实是个被宠坏的小丫头,怪不得什么都不知道。

哎,可惜了她的糖。

林湘湘已经吃了一颗糖,但却立刻吐出来了:“不好吃,我不吃了。”

说完,就把糖都推回去还给她。

吃人嘴短,她才不会吃了于氏的东西落下把柄。

再说了,这糖也确实不好吃,等她有钱了自己做糖吃。

于氏心疼的把糖都包起来,气呼呼的说:“你这孩子真是不识货。”

说完就拿着糖和鸡蛋羹走了。

林一岳和林二峰过来,关切的问:“乖乖,那个大娘跟你说什么了?”

林湘湘嫌弃的说:“她给我鸡蛋羹和糖吃,我不喜欢吃,她还问我粉条是怎么做的,我说我不知道。”

两个哥哥顿时明白于氏是来做什么的了。

原来是来打探他们家的秘密。

“小妹做的对,我们也得小心,这是我们家赚钱的办法,不管谁来都不能说。”

林一岳怕弟弟妹妹不知道其中的厉害,赶紧嘱咐了。

万一说出去,生意成了别人的,他们家的买卖就做不下去了。

林二峰和林湘湘都点头说知道了。

等林平安醒了,三人跟他说了于氏来套话的事儿。

林平安脸色有些难看:“这人太不地道了,乖乖做的好,你们以后也小心些,别被人骗了。”

他还怕孩子们顶不住诱惑,给了他们仨每人五个铜板,让他们自己买糖吃。

林一岳和林二峰都把钱留着,打算买了吃的跟弟弟妹妹一块吃。

说话间,客人就都来了,几个人又忙起来。

今天的客人依然很多,还有很多回头客,因为没有刘四娘,林一岳就顶替了帮忙做饭的位置。

他从小就帮忙带弟弟妹妹,虽然是个男孩子却也会做饭,手艺还不错。

有客人看着他们忙,还笑道:“大兄弟,你有福气啊,家里几个孩子都懂事儿,也勤快。”

林平安笑道:“是啊,都是他们娘教的好。”

客人就笑的更羡慕了:“家有贤妻男人不遭横事,大兄弟你是个有福气的’”

林平安也觉得自己有福气,找了个好媳妇,还有六个好孩子,以后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。

他们也没注意到,在角落里,林有福一直蹲在那里往这边看着。

他在数数,看林平安摊子上一个时辰卖了多少酸辣粉,收了多少钱。

等数下来后,把自己也吓了一跳。

老二这个面上老实内里奸猾的,一下子有了这么好的生意,竟然还藏着掖着,只顾着自己发财?

好,好啊,你就赚钱吧,这些钱可都是帮他们老宅赚的。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