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就背上背包,带着必要的器材、工具,走进了那片神秘的森林,开始了他寻找野山参的行动。
从古到今,当地把进山寻找野山参的过程,称之为 “赶山”。赶山之人有着一套复杂而庄重的流程。比如,在赶山中,第一个发现野山参的人,一定要喊出 “棒槌”!带领把头立即应问:“几匹叶(几枚)?” 发现者必须回答 “三匹叶或五匹叶”。众人马上应和道:“快当!快当!” 然后,赶山之人围拢过来,把头用红线绳,把野山参拴住,蕴意野山参是精灵,不能让它跑掉了。
大师这次来采野山参,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赶山,但他也对这些传统充满了敬畏。他沿着蜿蜒的山路,小心翼翼地前行,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。他听说人参一般都长在背阴的山坡,坡度在 25—40 度之间,坡向以东南坡、北坡、西坡为佳。还有人说,野山参喜欢长在坟地附近。这些说法,大师都牢记在心,这几天,他一直在这些地方反反复复地寻找,心中怀着一丝期待,希望能突然发现那一株隐藏在角落里的野山参。
然而,一连几天过去了,尽管大师不辞辛劳,翻山越岭,野山参却始终不见踪影。大师感到有些疲惫,也有些沮丧,但他并没有气馁。他想起了一句歌词:“…… 茫茫人海,终生寻找。一息尚存,就别说找不到。希望还在,明天会好……” 这句歌词就像一束光,照亮了他心中的黑暗,他决定改变寻找的方式。
大师想起了当地一个古老而优美的故事:因为野山参难得一见且极其珍贵,人们就把野山参拟人化,说野山参能变成可爱的小娃娃,长得白胖白胖的,总是穿着个红肚兜,偶尔还会跑到村子里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。大人们发现了人参娃娃,如果假装不知道,当夕阳西下,人参娃娃要回森林时,只要拿拖着红丝线球的绣花针,偷偷地别在人参娃娃的肚兜上。
到第二天一早,大人就能顺着红丝线,找到森林里的那棵野山参,这时,能见到那带着红线的绣花针,正别在野山参苍翠欲滴的叶子上。大人要先